徽墨之殇——你买到的‘徽墨’,真是徽墨吗?
2018年12月12日
写毛笔字的都知道徽墨的大名。
唐朝末年,制墨大师奚超、奚廷珪父子举家避乱南迁。来到安徽歙州地界时,被质地优良的古松所吸引,遂在歙州定居,重操制墨旧业。
据说,“松烟一斤,珍珠,玉屑,龙脑各一两,和以生漆,杵十万柠”,最终制成了“落纸如漆,万载存真”的好墨。

这就是最正宗的徽墨。
然而,无论是什么传统产业,其产量都十分有限。
你在各种渠道买到的,真的是徽墨吗?
首先,所谓的“质地优良的古松”根本无处寻觅,除非你想破坏自然保护区。
然后,麝香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,养殖麝香制出的墨质量自然不行。
而更严重的问题是:墨的价格可以精确计算出来,按照古法,通过松烟、冰片和麝香的量便可得出价格,所以作为商品的徽墨,无法提高价格。

这就逼迫着所有徽墨销售转型艺术品销售,而“生于民间,死于庙堂”,是一个行业最大的悲剧。
因为,艺术品最容易造假。
徽州古城里,随处可见售卖歙砚和徽墨的招牌,淘宝网上搜一搜,打着“正宗徽墨”旗号的店家比比皆是。
可这些所谓‘徽墨’,大多只是劣质产品。

下面这段描述,来自北京青年报的采访
墨的出厂价不高,周健随手拿起一块“金不换”,它是厂里最便宜的墨,和其他高级墨经过一样的工具和流程生产出来,出厂价才两块五毛钱。他们早先是将徽墨视为普通文具售卖的,价格低廉。现在忽然被外界炒作起来,徽墨一跃变成了高级工艺品。
为了节约成本,有人干脆造假。“现在市场上很多墨彻底脱离了墨的实际,都不能用的,完全就是一个摆件。你看着像一个墨,但里面其实是石膏、水泥做的。呵呵,很正常,这一行作假不犯法,叫‘仿’。”
墨的优劣,经过一番使用便知,但为什么作假之徒可以如此猖狂?
周健解释,事实上,国内很多顾客买墨并不为使用。他们主要为了送人和收藏,把徽墨作为高档礼品,一种摆设,因此易被作假者利用。
但是,作为书法爱好者,你愿意成为上面这样的冤大头吗?
花大笔钱买劣质‘徽墨’,还不如用这些钱去上几节书法课来的实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