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分类
  1.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  2. 书画动态
  3. 书画动态
  4.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”——孟鸿声书法题扇赏析

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”——孟鸿声书法题扇赏析

扇,发端于殷代,以鸟羽制成,作仪卫之美。三国孔明“羽扇纶巾”,手执之扇非为自用,而是仪令之物。晋有右军书扇,传为佳话。 及宋,折扇风行一时,东坡有“高丽白折扇,展之广尺余”之妙语。折扇发于同心,成于规矩,聚散开合,可观可用,令无数文人雅士爱不释手,竞相挥就,此中真意,远超实用,而在千般情致,万种风雅之间也。孟鸿声书扇平尺之间,情满于山,意溢于海,令人赏心悦目。

t01f346b677cc9dcdb2.webp

此作书前皆为粘合成扇,他一手持扇,挥开扇屏,一手持笔,纸墨互动,于崎岖扇骨之间上下求索,纵横开阖,一派天机。孟鸿声题扇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前人的章法格式。纵观历代扇艺书法作品,皆以“方”为单位,或长短相间,或字数相同居于上端,均未打破“方”之界限。鸿声题扇,最忌均匀排布,而以整个扇面为空间单位,穿插挪移,参差错落,跌宕起伏,多意外之思,而无造作之嫌,“出新意于法度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”。

t01216b8db67a3c1944.webp

孟鸿声少年学名“祥荣”,“祥”辈是孟子七十五代,其书法审美传承了孟子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和“充实之谓美”的人文精神,诸体兼工,以纵代剑,以散寓整,收放自如。幸观鸿声题扇,任情恣性,沉密神采,把笔舔墨,由轻拢慢捻,涓涓细流到“驰毫骤墨列奔驷,满座失声看不及”,鸿篇巨制,一气呵成。扇为一隅之地,如何尽情展现书写者的胸襟怀抱,孟鸿声做出了非常成功的探索。孟鸿声深谙战国简书古典笔法精神,从而新意迭出。

t01bdaaf1de44a22913.webp

《人皆可以为尧舜,木以不材寿海山》一幅,形体变化丰富,用笔振迅天真,章法以单字列开,左右穿插,大小相间,一行之紧密与下部留白疏密对比鲜明。破体之法颜真卿《裴将军诗》可谓典范,傅青主、伊秉绶皆有所见。鸿声先生所书《山静鸢飞》《孟子万章句》二幅,敢于破体,帛书与大草相间,草书之跌宕狂放与帛书之稚拙内敛,一收一放,一动一静,一虚一实,相映生辉,以篆籀笔意统领全局,使得两种书体毫无违和感,既广时空之维度,又和谐共生,别开生面,另开新境。孟鸿声书法创作过程中不断锐意变法,足见于书艺用心之诚。

t01c6c3212da43b0689.webp

于此炎炎夏日,沏一壶热茶,手持鸿声扇墨一把,凝神观之,心随章法而起落,引之入胜。时好风相从,顿入清凉之境,扶摇把玩,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!(转自中国艺术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