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复临摹 真的能出书法家?——关于‘摹写’和‘书法’的界定
2018年09月06日
中国书法传承数千年以来,演化出无数种不同的字体,每种字体都有其特殊的书写规范。
但无论哪种字体,对于书法的‘创新性’要求却始终没有降低。
一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书写要求,另一方面是对创新的追求,一个书法新手,如何才能在这两方面内找到平衡?
今天就来谈一下,‘摹写’和‘书法’的界定。
依赖传统是书法的根基
书法艺术对传统的依赖性非常强。
每个人在新学书法的时候,都会得到这样的告诫:学书法先学临摹,自学书法,等于不学。
这是因为中国字所使用的方块字的限制。
经过五千年的演变,方块字可以发挥的余地其实相当小,书法由六书而隶变,由隶变而楷则,基本上已经定型化。
所以,依赖传统,模仿传统,是书法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依赖传统不等于复制传统
对于书法来说,继承传统的主要方式是临摹。
临摹了上百遍的法书,即使不成书家,至少可以写得一手好字;“熟读唐诗三百首”,即使不成诗人,至少“不会做诗也会吟”。
但是,临摹虽然是学习书法必备的前提,但却不能是学习书法唯一的途径。
重复本身并不可怕,人不是机器,每次看似重复的临摹,实际上都有微妙的不同,找出这些不同的闪光点,才是你书法的起点。
可怕的是只会重复而不知进取。
如果只会临摹,只去临摹,就成了前人的复制品。
复制传统,只会诞生劣质的复制品,而无法产生书法名家。
所谓的书法,就是在摹写的基础上,集合自身的闪光点而成的艺术品。
临摹是必须的,但要时刻注意自己笔法的变化,那些不同于名家的地方,才是你未来艺术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