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分类
  1.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  2. 书画动态
  3. 书画动态
  4. 奇妙的地方风俗——冬至“大冬大似年”

奇妙的地方风俗——冬至“大冬大似年”

冬至,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。

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君主,都要停下手中的工作,去祭祀祖先,祷告丰收。

而到了近现代,随着各地的移风易俗,冬至的重要性渐渐降低了。

不过,在扬州,对俗称大冬的冬至,人们有着特别的情愫,称“大冬大似年”。

大冬何以“大似年”?

我国位于北半球,冬至这一天,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日子。

古代的扬州人观察到了这一自然现象,并且用一句谚语予以了表述,这就是《扬州歌谣谚语集》里收录的“长到夏至短到冬(至)”。

根据这一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,他们将冬至这天判定为过去一年的终了和新的一年的起始。

奇妙的地方风俗——冬至“大冬大似年”


因此,扬州人对冬至特别看重,把这天当作一年的终结,作为例子,扬州至今还有把冬至前一天称为“小冬”的。

后来汉武帝改了历法,冬至也就称为“亚岁”。历法改了,但民间沿袭已久的习惯并没有改变。

大冬祭祖古来有之

大冬这天,扬州人最隆重的一件事,要算是祭祖了。

扬州晚报的一篇文章,为我们记载了当年‘大冬’的盛景。

75岁的老扬州王烨,因为父亲在银行供职,家境优越,也是礼数周全的大户人家。

至今,王烨仍清晰记得大冬这天,全家人穿戴整齐,按长幼尊卑,男左女右次序排列,对着祖先的牌位行叩拜大礼。

“放在牌位前的两座蜡烛台,大概有一人多高,3斤多重、大人拳头粗的蜡烛燃烧着,照亮了整个厅堂,气氛特别肃穆。”

66岁的老扬州吴德祥则描述了过去普通人家大冬时祭拜老祖宗的情景。

“一张八仙桌,大粉、煮鱼、烧肉、青菜、豆腐,这是家人想方设法也要凑齐的菜肴。其他的则根据各家的条件安排,稍讲究一点的人家会早早地准备发猪头三牲。”

奇妙的地方风俗——冬至“大冬大似年”


“这天我们不敢怠慢的,不仅要给老祖宗、上香、供饭、供菜,还要烧纸钱。”62岁的张素英是宝应县城区的,她讲述了当地人过大冬的情形。“要把过世的长辈名字,一一写下来,然后把叠好的纸钱,分成好几份,每一份贴一张长辈的名字,一点不会含糊。”

张素英说:“就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深切怀念。”

随着时代的进步,人们逐渐忘却了传统。

但在扬州,“大冬大似年”的习惯仍被部分人群保留着。

像这样的风俗,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,更是联系家族之间的亲情纽带。

复兴国学,回忆古风,不仅要从儒学开始做起,也要将这些有纪念意义的风俗保留,才能谈得上复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