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分类
  1.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  2. 书画动态
  3. 书画动态
  4. 书法释疑——正确的理解‘笔力’

书法释疑——正确的理解‘笔力’

在书法的三项基本要求中,笔力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。

笔力问题出现的那么频繁,其实很大程度上和人们错误的理解有关系。

在书法中,所谓的‘笔力’其实并不是指的你‘书写和握笔的力道’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讲讲‘何谓笔力’。

笔力的由来

‘笔力’这个词,是在南北朝时期,由王家的王僧虔提出的。

王僧虔著有《论书》、《书赋》、《笔意赞》等书学著作,对后世的书法学习影响很大。

在《论书》中,他提到:"亡从祖中书令珉,笔力过于子敬。""萧思话全法羊欣,风流趣好,殆当不减,而笔力恨弱。"

书法释疑——正确的理解‘笔力’


这是历史上最早提出"笔力"这个词的作品。

笔力是一种审美

从这些论述中,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:‘笔力’并不是力道。

这些语句中,与"笔力"相对应的是"风流趣好"、"媚好"、"紧媚"等等,这些都是说明书法中的"韵致"的。

书法释疑——正确的理解‘笔力’


"韵致"就是书法审美,"笔力’只是审美的其中一项评判标准。

所以,把‘笔力’理解为‘握笔的力道’,自然会出问题。

‘笔力’的本质

笔力的本质,是一种倾向于力量的审美标准,这种标准看的是你书法的‘骨势’。

‘势’指的是毛笔运行的轨迹所呈现出的韵律美,‘骨势’则是倾向于‘力量之美’的其中一种韵律美。

书法释疑——正确的理解‘笔力’


骨势体现在你工具的选择、关键笔画的转折、字形的收尾、整体结构的布局等等方面,而不是单纯的力道。

这才是笔力的本质。

书法释疑——正确的理解‘笔力’


了解了笔力的本质,才能明白要如何写好书法。

要掌握好整体的韵律和转折,而非单纯的大力出奇迹。

要知道:‘力透纸背’只是一个形容词,按照这种写法写出来的不叫书法,叫墨猪。